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新闻月刊!

010-52897789

客服工作日 9:00~20:30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新闻时政网 >>本网独家 本网独家

适应新形势 担当新使命———聊城“汇通两河研究中心”隆重揭牌运行

浏览: 编辑:中国新闻时政网 时间:2023-06-14 09:41:59
导读: 中囯新闻月刊聊城讯 记者:郭文若6月12日,“聊城市汇通黄河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在聊城东方教育集团隆重揭牌。 聊城是黄河与京杭运河唯一交汇地,被誉为“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历史 …

 

中囯新闻月刊聊城讯 记者:郭文若

612日,“聊城市汇通黄河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在聊城东方教育集团隆重揭牌。

 

聊城是黄河与京杭运河唯一交汇地,被誉为“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地方特色突出。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围绕经济发展制定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两河文化”城市名片战略,市十四次党代会把“推动两河文化繁荣兴盛,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列为聊城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文旅融合,坚定不移打造两河明珠城市”目标规划,此时成立聊城“汇通两河”研究中心”意义重大。

据介绍,参加本次活动领导专家有山东省委原常委、省军区原政委,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南兵军,山东儒学发展促进会会长、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咨询李长明,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徐大义,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理事长傅现强,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栋,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慕京品,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党支部书记刘建峰,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黄学瑞,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善兵,山东交通学院空间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汪孟胜及聊城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旅游局、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文化研究院领导以及聊城市汇通黄河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特聘顾问、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监事长、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等共100余人出席揭牌仪式。

 

 

仪式上,聊城市文旅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党委常务副书记刘光辉宣读了关于同意聊城市汇通黄河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的批复。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省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咨询李长明和山东省纪委派驻省委宣传部原纪检组长、一级巡视员,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关华为聊城市汇通黄河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聊城“汇通两河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原聊城市古韵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张秀梅宣读了聊城市汇通黄河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名誉理事长、顾问、专家委员会、理事会、监事会、党支部、秘书处等各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周长春任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张秀梅、赵以涛等8名同志为副理事长。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慕京品、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傅现强、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延峰、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黄河研究文化院院长高杉与聊城市汇通黄河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周长春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聊城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党委书记、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王广柱就研究中心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明确了今后研究中心的方向,要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不走样、不走偏。山东省委原常委、省军区原政委,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南兵军对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研究中心对加强“两河”文化旅游融合,推进聊城市“两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区域“水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希望研究中心加强党建引领,围绕聊城市黄河、运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当好研究“两河文化”的领头羊和先行军。

 

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周长春指出,聊城市古韵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在省运河研究中心、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党委以及市文旅局等部门关心支持下,为我市黄河文化研究和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次研究中心更名揭牌,将以推进聊城市两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己任,不断提升“两河”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为聊城市实施两河战略部署做出积极贡献。

 

针对下一步工作,周长春表示,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同省中心、省黄河促进会深度合作,开展与聊城大学运河研究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黄河研究院横向联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国家战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好省、市党委政府关于黄河、运河流域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突出抓好重点工作,凝练好研究方向,找准合作的发力点落脚点充分挖掘聊城黄河运河历史、地理、文化优势,讲好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故事;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建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智库;深入研究阐释聊城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和商业文明,找准传统文化资源与六个新聊城建设科学保护、活化利用的结合点;注重成果转化,争取涌现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保护传承项目,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创建一批文化传承普及活动品牌,推动聊城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运行体系,开展科研、创作、宣传、推广方面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入融合发展,不断开创聊城两河经济文化研究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两河明珠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分享: